如何看待教育内卷现象

过去一年,教育“内卷”成为了一大热词,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在当前教育焦虑下,被“内卷”的父母和孩子们该何去何从?
精彩回答
刘琴
回答时间:
2021-03-07 21:27:41
扫描关注公众号

如何看待教育内卷现象

大家好,我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杨东平,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什么是“教育内卷化”。

01内卷:一种系统性的退化

最近我们看到媒体上“内卷化”这个词出现的非常频繁,令人不知所以。怎么出来这么玄妙的一个词汇?

如果做一些搜索的话就不难发现,“内卷化”这个词首先是一些学术研究者在研究亚洲经济,包括印尼的水稻生产、中国的小农经济时候首先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所指的是这么一种现象,在这些有限的土地上通过不断的投入时间精耕细作来获得总量的增长。但是,这个事情是有一个边界的,就到了一定的界限以后,你投入再大,你的产出也不再增长了,甚至开始衰减了,就是经济学经常说的边际效益递减。关键在于这些学者认识到亚洲和中国的这种小农经济,它无法从中生长或者转化成另外一种更高形态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一两千年来一直在这样一个重复性的简单劳动和效益递减的过程当中,他们把这个经济模式称之为是一种“内卷化”的现象。但是“内卷化”还是令人很费解。

为什么叫内卷?

它是从英文翻译来的,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翻译,英文翻译的这个词汇叫做Involution,Involution这个词大家也不是特别熟,但是对于另外一个比较相似的词大家就比较熟了,就是Revolution,就是我们用了很多的“革命”,那么还有一个相近的词叫作Evolution,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进化”。这三个词词根都是相似的,如果把这个三个词放在一块,我们就可以很清晰的来认识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意思——进化是一种社会形态或者经济形态或者生命形态的一种发展模式,革命是一种突变的模式,而这个 Involution 其实就是一种停滞、衰退或者退化的模式。所以我们把它用“退化”来解释的话,那就比把它叫“内卷化”要明了得多了。所以这是一个翻译的问题,事实上,英汉词典里面对它的翻译是很明确的,讲的就是一种系统性的退化。

为什么大家特别喜欢用这个词来表达教育呢,通常我们听到像高考已经“内卷化”了、幼儿园也“内卷化”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如果我们说,它是指我们整个的学习系统、教育系统发生了一种退化,这就很明白了。

所谓高考的“内卷化”,讲的就是我们现在的一种极端应试主义、应试教育的模式,就是所谓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所谓的"拼时间、拼命"这种模式。就像刚才农业生产一样的,你这个人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你无限增加这种投入、增加这种负荷、增加这种刷题的训练,它的产出并不是正效益的,也就是它有一个边界,达到了这个极限以后,你投入更多,也没有什么好的结果,甚至是些负面的情况(结果),导致人的健康的损害,导致人的精神的抑郁,甚至对生命的伤害,这只是对个人而言。

就一个系统的话,如果一个学校、一个地区采取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这种极端的模式,那么它会造成一种连锁反应,你今天五点起床,那我四点起床,他三点起床;或者你十二点睡觉,我一点睡觉,我两点睡觉,那就没完没了。这个后果就是整个系统的恶性竞争,这种现象对其他的学校和其他的学生就成为一种绑架,也就是说当很多人都这么做的时候,你不去这么做就很难生存,非常多的学生和家长被迫加入这种所谓的“学历军备竞赛”当中,就是我们所说的高考的“内卷化”。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讲幼儿园也“内卷化”了,幼儿园的升学竞争也非常激烈,不但要提前很多年排队,甚至小孩很小的时候,刚出生的时候,你就要去排队,而且在进园之前还要进行筛选、检测,幼儿园的中班就有家庭作业,到了幼儿园的大班,在很多一线城市学生就不在幼儿园了,都到各种培训机构的所谓“幼小衔接班”去了。所以我们虽然幼儿园的学额那么紧张,但是事实上在幼儿园的大班(好像不是那么回事),一个调查说有一个城市差不多60%的学生都不在大班,都到外面补课去了,所以这个现象是非常不合理的。

那么小的儿童,在幼儿园,在学前阶段,就被驱赶到了这种学业竞争当中,而且绝不是没有难度的。有一道幼儿园的数学题,它的内容是一个盒子里装了四支铅笔、三支钢笔,你至少要取出几只才能够保证拿到钢笔?这已经并不是一种常规的计算题了。另外一个非常流行的调侃,是两个家长的对话,一个家长说他的孩子才四岁已经掌握了1500个英语单词,不知道够不够用;另一个家长说在美国肯定是够用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够用。这当然是一个段子。但是这也可以看到我们在学前教育的这个阶段,它的教育竞争的激烈和恶化的程度。

尽管教育部、各地教育局明令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出台了专门的文件进行专门的督导检查,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很多家长和幼儿园一块来欺骗检查组,一块儿来隐瞒这件事情,或者说这种幼儿园的小学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和老师的一种“共谋”。它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对幼儿的身心伤害,对幼儿的一种摧残和折磨,实际上是非常不人道的。也使很多幼儿在那么小的年龄就患上了学习的恐惧症和心理疾病。

所以这个教育生态的恶化和退化,我们现在先不说内卷,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问题,而且是应该特别关注去克服和改善的。

02教育的恶性竞争不完全是资源问题

无论是高考还是学前教育这种激烈的竞争,这种恶性的竞争,很多人往往会把原因简单地归因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是不是一个原因?我认为也是,也不是。

在一些外来人口非常多的地区或者说在近些年快速发展的那些城市,比如说像深圳,因为它的存量资源,传统的学校,幼儿园相对比较少,所以要满足大量新增长的需求,它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自己认为,在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多数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它的这种家长的焦虑,激烈的升学竞争,主要可能还不能用“资源不足的问题”来回答。

这个背后最重要的是一个对教育的期望和自我定位的问题。因为我们看被清华北大,被985高校、211高校,(被)一本高校录取的比例,北清率大概占0.03%、一本的录取率是5.9%,也就是说高考竞争当中,我们如果要驱赶自己的孩子去钻这么小、这么窄的一个针眼,非要竞争这个0.03%的机会,非要竞争不到0.1%的985的高校的机会,这个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残酷的。因为学生的禀赋是各不相同的,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这条高度竞争性的、学术化的或者是研究型的道路。我们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学校都变成985、211。在任何一个国家,高等学校总是也有一个梯次,优质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这是一个社会现实。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时候,可能更重要的是如何保障一个公平、获得这个资源的办法,也就是说只要你的竞争和录取的制度是开放的、公平的,大家能够接受的。这也是一种教育公平,并不是说每个人都上最好的大学才叫公平,这不叫公平。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教育的恶性竞争不完全是资源问题,他背后还是有价值观的问题、政策的问题、体制的问题,有我们的高中教育的结构过于单一这样子的问题。

03保障性和竞争性:区分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性质

所以我们讲教育公平、教育机会的时候要做两个重要的区分。

第一个是要区分教育的阶段,我们刚才讲的教育的正常化、教育公平、一视同仁的机会,主要讲的是义务教育。因为这是义务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是一种法律保障的权利,就是一种保障性的教育。但是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一种竞争性的学习,是通过学业竞争来获得较少的教育机会,并不是人人有份的,这个全世界都不是如此,理论上应该是最有能力的人去获得这个教育机会。我们要清楚这两类是不同的教育,不能把义务教育的概念延用到高等教育上。

另外一个就是要区分学生的年龄,我个人认为当前最需要关注、最需要保护的就是低龄儿童,就是学前和小学生,因为他实在太小太稚嫩了,他在那么小的年纪,就把他投入到这么激烈的学业竞争实在是很不人道的,而且对他的终身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但是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它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性的学习,他的学习是有强度、有挑战、有难度的,在美国、北欧,他们竞争性的学习是从高中才开始的,就在小学和初中没有什么竞争性,因为它是义务教育,是种保障性的。所以如果我们做了这种区分,那么就清楚,最需要保障的是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善待学生。

来源:教育思想网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关于晟火网

Copyright shenghuo365.com 晟火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